中美贸易战 给特斯拉“超国民”待遇是否合适?

7月10日,上海市政府与特斯拉公司(Tesla)签署合作备忘录,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和特斯拉(上海)电动汽车研发创新中心同步揭牌。特斯拉公司将在临港地区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Gigafactory 3),该项目规划年生产 50 万辆纯电动整车,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

中美贸易战 给特斯拉超国民待遇是否合适-图1

此消息一出,业内普遍的态度是看好,甚至兴奋,特斯拉一波三折的入华剧情,终于以“合家欢”的结局收尾。但冷静下来,我们不禁要问,在中美贸易战的特殊时期,给予特斯拉“超国民”待遇真的合适么?

为何选择此时在华建厂?

特斯拉之所以在中美贸易战期间能够快速敲定在华建厂一事,原因很简单,为了钱。

2017年,特斯拉在中国的销售额高达20多亿美元,较2016年增幅达到近90%,占到当年全部销售额的5成左右。截至目前,中国已是特斯拉在美国以外的最大市场。

而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特斯拉作为美国当地生产的进口车型,需按政策缴纳25%的关税,平均每款车型增加了15万到25万到关税费用。以 Model X 最低配的 75D 为例,售价由之前的 77.56 万元,上涨至92.72 万元。

在中国建厂,特斯拉则只需缴纳15%的关税,并且降低了从美国到中国庞大的运输成本。据估算,在华建厂可让特斯拉在中国的售价下降三分之一。

中美贸易战 给特斯拉超国民待遇是否合适-图2

其次,特斯拉在美国交付数量已达20万辆,到达了关键门槛,新车主可享受的高达7500美元的联邦电动车税收抵免将逐步取消。2019年1月起,税收抵免减半,7月1日将再次减半,这一变化将直接影响订购入门级Model 3的用户。

第三,自保。今年5月,特斯拉被股票短期累计跌幅甚至超过 20%,再加上特斯拉正在逐步丧失它相对于其他汽车厂商的技术优势,有分析认为,特斯拉当时的股价已经明显超过了其合理价值,建厂提高产能或许能够再次获得资本市场青睐。

今年6月5日,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之上,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股东们欲罢免马斯克董事会主席职务以及三名董事的投票以失败告终,6月6日,特斯拉宣布计划于中国建造工厂。

享受“超国民待遇”的特斯拉

据了解,特斯拉此次计划中年产能高达50万辆的工厂,预算投资超过50亿美元,但特斯拉手头的现金仅有30亿美元,且账上赤字严重。而目前为止,特斯拉在美国内华达州和纽约布法罗建造的两座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均由松下出资,而特斯拉此次在华是采用独资建厂形式,钱从哪来?

目前看来,钱的出处有三,一是继续由松下出资建厂;二是由上海政府出资;三则是由5%股份的股东,腾讯出资。但马斯克也公开表示过,“特斯拉在2019年以前不会在中国有重大的资本支出,至少2018年不会有实质性的资本支出。现在在中国的规划是为三年后在中国开展生产而粗略选择的目标。”数十亿美金究竟由谁埋单,目前没有确切的答案。

中美贸易战 给特斯拉超国民待遇是否合适-图3

另一方面,特斯拉此次在上海自贸区建厂所享受的待遇,是国内汽车制造商无法企及的。其中,在自贸区建厂,最大的利好便是免税,官方披露所得税15%企业税收可分期缴付,货物在号外及贸易之间进出,存储自由,免征关税,海关免检,电子申报制度,加快货物的通关报关时间,还有货物的扭传,对企业资金周转都是有很大的优势。

特斯拉作为股比开放政策公布后第一个“吃螃蟹”的车企,特斯拉此次独资建厂,上海自贸区还将可能在税收、金融、监管、航运、贸易等模式上对特斯拉给予优惠。

打破市场换技术的策论

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与外国汽车制造商存在较大差距并不是秘密,但自主品牌在近几年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在我国汽车产业起步之初,以“市场换技术”为前提,成立合资公司,是为了更快的学习先进的造车技术,因此合资公司在国产化率上,始终有着严苛的要求。

而此次特斯拉独资建厂,将打破市场换技术的策论。长久以来,特斯拉一直期望在华谋求独资的身份,之所以这么坚持是因为“独资”而非“合资”是为了确保其技术优势不被业界同行所“分享”,进而保证自己的市场领先优势。

中美贸易战 给特斯拉超国民待遇是否合适-图4

此次愿望成真的特斯拉,更不会拿出自己的核心技术与中国新能源造车势力分享,也就无法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

另一方面,根据规划,特斯拉在国内的工厂落成至少还需要2年时间,但2年后的中国本土新能源企业所面对的对手将不仅仅只有特斯拉。2020年前,宝马所有车系都将具备电动选项、福特2020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占福特总销量的10%-25%、通用汽车将在中国推出将在中国市场推出10余款新能源车……届时,特斯拉能将产品价格下探到30万元以下,那么对于中国新能源势力来讲,将是被绞杀式的毁灭性打击。

结语: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特斯拉在波折中还是进入了中国市场,但此时的特斯拉已不在神坛之上。在华建厂≠国产,产品价格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大幅下降,消费者所能受益不多;坚持独资,不愿意分享技术,无法促进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进步。更何况,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技术的日益精进已经逐步缩小了与特斯拉之间的差距。

此时宣布在中国谋求发展,更像是特斯拉的一次圈钱、抬升股价、重新获取投资方信任的融资手段,并非是谋求“双赢”的合理规划。所以,在中美贸易战期间,给特斯拉“超国民”待遇,并不合适。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Copyright © 1999 - che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豪车事

京ICP备15067519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780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